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日期:2021-05-17

这是垂线与平行线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第1篇

  本节课在导入环节中,主要采取让学生闭目想象,老师的描述画面的形式,然后用笔把想象中两条直线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画在纸上,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体验的机会,对学生感知图形位置丰富了表象,同时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起到重要作用。然后把出现的位置关系归纳起来,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正确的轨道上。接着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分类的方法(即按什么特点分类)。让学生在分类中,进一步感知“相交”“不相交”,既渗透数学思想,又为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易掌握,因此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通过自学、质疑、解惑的过程,调动学生用自己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判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促使他们把想象、情感等都参与到学习中,亲身体验,理解平行中“同一平面”“不相交”概念。再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探索及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自己完成对知识的认识,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生动。

  在认识“垂直”及“垂足”“垂线”时,先让学生阅读书中的内容,找出这些概念的具体定义。在自己学习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后便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见到过的垂线与平行线,既可以巩固知识又可以对知识点有更深步的理解,以拓展他们的思维,而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逼真的教学形式,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进行巩固练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知识巩固上,让学生在畅谈中巩固知识要点,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垂直和平行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垂直与平行线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育家第期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老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

  教师大部分时间是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研究,师生之间应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伙伴关系,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才难予指导帮助,只有这样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他们的学习才是快乐的,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第2篇

练习十五

教材第94~95页的内容。

1.综合复习平行和垂直,掌握平行和垂直的含义,能找出现实事物中的平行和垂直,会画平行线和垂线,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

2.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平行和垂直的线,画平行线和垂线,进而体会平行和垂直。

3.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善于倾听他人看法的习惯,体验到有关学习活动的乐趣。

重点:判断垂直,画平行线、垂线。

难点:掌握平行和垂直的含义。

正方形纸、长方体和正方体、直尺、三角尺等。

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平行和垂直,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们对平行和相交都有了怎样的认识?

让学生自主地、综合地说一说对平行和垂直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和相交、垂直和不垂直的概念。

1.基础练习。

第1和第10题,认识平面图形中两条线段的关系。让学生讨论,然后说一说每两条相交线段是什么关系。先要认识图形中线段有相交与平行两类关系,再说出相交直线中的垂直关系。

第5题,点到直线的路线中垂直的线段最短。让学生在图中画出A点到对面的垂直线段,再说一说为什么这一位置所用距离是最短的。

第9题,从4组直线中找出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线段。引导学生思考判断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依据。

第11题,两组互相平行的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的特点。

 (1)让学生量一量,说一说∠1和∠2相等吗?

(2)如果a和b不是互相平行的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后,

∠1和∠2还会相等吗?

第12题,过已知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指名让学生板演,严格要求作图步骤,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画图。

2.练习总结。

老师把这节课所复习到的知识点简单总结一下,提出问题: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都学会了吗?

1.下面各组直线,互相平行的在下面的括号里用“∥”表示,互相垂直的用“⊥”表示,其余的画“✕”。

 (

  )

   (

  )

   (

  )

  (

  )

 (

  )

   (

  )

   (

  )

   (

  )

2.画一画。

(1)过已知点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2)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3.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直角。 (

  )

(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

  )

(3)两条直线只有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两种情况。 (

  )

(4)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

为了方便某小区的居民乘坐公交车,要在公路旁设一个站点。这个站点设在哪儿最合适?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 ✕ ∥ ⊥ ✕ ✕ ⊥

2.略

3.(1)√ (2)✕ (3)✕ (4)√

思维训练

小区到公路垂线的垂足位置。

教材习题

练习十五

1~2.略

3. 25 5

4.略

5.提示:过点A作马路对面那条直线的垂线。

6. 两组 一组 两组 三组

7.图略 这些线段长度相等。

8.略

9.第二、四组互相平行,第一、三组相交,第一组相交的直线互相垂直。

10.第一、四幅图有互相垂直的线段;第一、二、四幅图中有互相平行的线段;第一、四幅图中既有互相垂直,又有互相平行的线段。

11.相等 测量略

12~13.略

思考题

连接不相邻的两个顶点,交于一点,这一点到正方形四条边的距离都相等。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第3篇

1.综合复习平行和相交,掌握平行和垂直的含义,能找出现实事物中的平行和垂直,会画平行线和垂线,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

2.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平行和垂直,画平行和垂直,进而体会平行和垂直。

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归纳总结及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对点到直线距离的认识。

了解平行线的特征,会利用垂线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平行线和垂线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围绕以下几点展开复习。

课件展示需要掌握的6个知识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大致可分为哪两种?

2、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什么叫垂足?

3、过直线上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4、从直线外的一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哪条线段最短?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5、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6、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有什么规律?

二、展开复习

1.复习知识点1

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说一说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提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平行和相交,适当说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不平行就相交,不相交,就平行。

那垂直呢?垂直属于哪一种位置关系?

垂直属于相交,它是相交的特殊情况,相交成直角时,才是垂直。

2.复习知识点2

强调我们现在研究的平行和垂直都是在同一个平面内.

3.复习知识点3画垂线

1、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经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2、交流画的过程和方法,并说说注意点

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在始终和直线重合的情况下,移动三角尺,使另一条直角边经过A 点,画出经过 A点的直线

4.复习知识点4:点到直线的距离

利用垂线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1)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2)要从幸福镇修一条通往公路的水泥路。 怎样修路最近?

幸福镇

公路

5.复习知识点5:画平行线的方法

(1) 让学生说说画的步骤和注意点

三角尺的直角边和直线重合,靠直尺

平移三角尺,使直角边经过A点,画直线

(2)让学生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题目中要求画和两条直线都要垂直的线段,我们可以先画一条直线的垂线,那这条垂线和这组平行线中的另外一条直线垂直吗?请你画一画,判断一下。

学生操作 反馈 垂直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我们发现,一组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的垂线和另一条直线也垂直,这条和两条直线都垂直的线段,就是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④交流发现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他们都是一样长的,也就是说,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三、课堂小练

下面有5组直线,根据要求填合适的序号。

1 2 3

4 5

(1)两条直线相交的有( )

(2)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有( )

(3)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有( )

小法官巧判断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互相平行。( )

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是垂足。 ( )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平行。 ( )

4、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 ( )

5、过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 )

过点o分别画AB、AC的垂线。

B

A .o

C

小马要到河对岸去,它怎样过河最近?请画出示意图。

完成《补充习题》第68~69页1~4题。

提高题

《补充习题》第69页的第5题全班交流,提炼建摸。(预设2分钟)

说说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