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个性的发展PPT课件这个PPT共41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PPT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了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类型及其表现,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一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它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志向、人生观、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等。
个性的基本特征1独特性
2稳定性
3功能性
二影响个性形成赫发展的因素
(1)生物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1权威型教育方式
(2)放纵型教育方式
(3)民主性教育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5早期童年经验
一、气质概述
(一)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现代的气质说: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胆汁质表现为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感体验强烈,情绪发生快而强,易冲动但平息也快,直率爽快,开朗热情,外向,但急躁易怒,往往缺乏自制
力,有顽强的拼劲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概括起来,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
2多血质;这种气质类型的学生表现为活泼好动,
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思维灵活;
注意力易转移,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易适应环境,喜欢交往,做事粗枝大叶,表情丰富、外
向,易动感情且体验不深,往往不求甚解,华而不实,粗枝大叶为特征
;
3粘液质。这种气质类型的学生表现为安静、沉着、反应较慢,思维、言语及行动
迟缓,不灵活,不易转移注意。心平气和,不易冲动,态度持重,自我控制能力和持久性较强。不易习惯新工作,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
4抑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敏锐稳重,聪明而富于想象,自制力强,情感体验深
刻、持久、少流露,行动迟缓,胆小、孤僻,不善交往,生活比较单调,多愁善感,内向,
谨慎小心,
遇困难或挫折易畏缩。有较强的敏感性,具有内倾性,
容易体察到一般人不易觉
察的事件,
外表温柔、
怯懦、
孤独、
行动缓慢为特征
托马斯切斯关于儿童气质类型
1容易型
2困难型
3迟缓型
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学。
根据这三个特征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产生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其中最典型的有四种:
强、不平衡、兴奋占优势——不可遏制型(兴奋型)
强、平衡、灵活——活泼型
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
弱、不平衡、抑制占优势—— 弱型(抑郁型)
(三)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稳定性:气质与神经系统得先天或遗传特征有关,一经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的就是气质)
可塑性: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和身体健康状态的强烈转变会产生气质的掩盖现象。
二、性格的概述
(一)什么是性格
是指人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
1、好坏之分,最能直接反应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2、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性格的分类
按内外向分:
1、外向型:感情外露,不拘不节,勇于进取,适应环境快,但有时轻率。
2、内向型:深沉老练,处事谨慎,深思熟虑,交际面窄,灵活性差。
按独立性分:
1、独立型:有主见,不易受外来因素干扰,有坚定的信念,独立判断事物,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顺从型:缺乏主见,易受他人意见左右,依赖性强,易与人相处
按功能分:
A型性格:为取得成绩而不断奋斗;有竞争性;不耐烦;时间紧迫感;过度的敌意和过旺的精力;对人、对已、对工作过高要求。
B型性格:按部就班,从不加班加点,将生活看成是享受而不是战斗。放松坐着与人谈话。
C型性格:逆来顺受,忍气吞声。
(三)性格与气质
区别:
先天获得还是后天形成;有无好坏之分
相对独立性
联系:
气质使性格显示独特色彩
气质促使人更易形成某种性格特征
性格掩盖和改变气质
三、能力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
直接影响个体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它是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心理条件。
例如:唱歌——旋律感、节奏感、
才能: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
天才:才能的高度发展
(二)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共同具有的最基本能力(智力、运动、操作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为完成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它是在特殊的专门领域内必需的能力。例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和写作能力等都属于特殊能力。
2、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
运动、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是指操作、制作和运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劳动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体育运动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等都是操作能力
智力:指人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各项活动任务最主要最基本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第二节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
(一)传统的气质类型
传统的气质类型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提出的。他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巴甫洛夫发现的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传统的类型相吻合。
(二)根据基本生活活动模式划分的气质类型
布拉泽尔顿(Brazelton,T.B.1969)的三种气质类型:一般型,活泼型,安静型
活泼型: 是名副其实“连哭带闹”来到人世的,他等不及任何外界刺激就呼吸和哭喊。护士给他穿衣服时,他大喊大叫,脚挺直用力踢,用手推开护士。他一旦睡醒就哭,在夜深人静时常常能听到他没有停顿的啼哭声
安静型:孩子出生时就不那么活跃。他安安静静地躺在小床上,眼睛睁得大大的,四处环视;很少哭,动作柔和缓慢 。
二、根据幼儿的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气质无所谓好坏。但是由于它影响到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和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对待,将会成为形成不良个性的因素。
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在于第一,使成人自觉地正确对待儿童的气质特点。第二,针对儿童的气质特点进行培养和教育。
(一)成人对儿童的抚养和教育措施,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个儿童的气质特点
例如:
对于正在向电源插座里塞东西的宝宝,如果是适应能力强的,父母向他讲清楚道理就可以了;而对于一个固执的宝宝,父母那就得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才能使他摆脱危险。
(二)要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不足之处
虽然气质无好坏之分,但每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不足表现,给儿童充分展现积极的方面,对不足之面要给与理解,并采取策略的方法对待。
比如:
抑郁质:细致、胆小,敏感
胆汁汁: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粗心
粘液质:迟缓、有毅力
多血质:灵活、好分神
(三)要巧妙地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胆汁质:训练自制力(站岗),不大声训斥,抑制急燥
多血质:表扬适度,批评具体,担任班干部。
粘液质:参加集体活动,提供发言机会。
抑郁质:多鼓励、少批评,找个伙伴,安排具体工作,不看刺激的画面。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性格和气质有密切联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同气质类型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相同气质类型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一、儿童性格的萌芽
儿童的性格是在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气质差异对婴儿性格的萌芽有所影响。
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意义。
两岁左右,随着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最初性格的萌芽。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个性的独特性和典型性是辩证统一的。
幼儿期的典型性格也就是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幼儿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
(一)好动
(二)好奇、好问
(三)好模仿
(四)好冲动
三、学前儿童性格特征的稳定性与变化
学前儿童的性格已经开始形成,出现了相对的稳定性。
性格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主要受环境的影响。和气质特征紧密联系的性格特征,更多受遗传的影响,是比较稳定的。由此形成儿童性格与周围环境相互助循环性影响,使最初形成的性格特性不断得到加强而逐渐稳固。
可见,最初形成的性格特征对幼儿的个性形成起重要的作用。这时性格虽然还没有定型,但它是未来性格形成的基础。
第四节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能力的结构
学前儿童的能力,可以从几个角度分析。
(一)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
(二)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三)主导能力和非主导能力
二、学前儿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一)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能力(包括智力)和知识不可分割地彼此联系着,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对学前儿童来说,知识和智力教育都不可偏废。
(二)能力和性格的关系
能力和性格有密切关系。
一方面,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能力也会影响人的性格特征,如爱好倾向,自信心等等。
三、儿童智力发展曲线
(一)智力发展的高原期
人的智力发展到一定年龄停止或接近停止。在这个年龄之后,智力趋向衰退。有的研究指出,智力到26岁停止增长,26—36岁之间保持不变,随后则下降。由此形成一条智力发展曲线,其中最高的一段称为高原期。
(二)入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
人生头几年是智力发展非常迅速,甚至是最迅速的时期。由此形成先快后慢上升的儿童智力发展曲线。
布鲁姆(Bloom,B.1960)搜集了本世纪前半期多种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纵向追踪材料和系统测验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得出了一条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曲线。生后头4年儿童的智力发展最快,以后速度更慢。
(三)特殊才能的早期发现
儿童智力发展速度和成熟年龄,有个别差异。有些儿童具备特殊才能的早期表现。
有人提出应该区分“早熟”与“天才(超常)”。
第五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产生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意识是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区别之所在。个性的形成有赖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而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是个性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意识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调节。它包括三种形式,即自我认识(狭义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内我调节。
二、自我认识的发展
(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1.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2.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
3.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
4.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
5.名字与身体联系。
(二)对自己行动的意识
动作的发展是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的意识的前提条件。
(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
掌握“我”字是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标志。婴儿从知道自己的名字发展到知道“我”,意味着从行动中实际地成为主体,发展到意识了自己是各种行动和心理活动的主体。
三、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
它可以包括三种形式:
掌握因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性比较,即从与别人比较中对自己作出评价;自我检验,或狭义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大约从2—3岁左右开始出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
(一)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二)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三)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四、自我调节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或监督上。自我调节包括许多方面,如起动或制止活动,动作的协调,动机的协调,活动的加强或削弱,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经,积极性的加强或减缓,行为举止的自我监督和校正等等。
总的来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并且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由此逐渐形成自我满足、自尊心、自信心等等性格特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