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PPT课件 > 幼儿园PPT课件

3-6岁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矫治PPT课件

3-6岁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矫治PPT课件

3-6岁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矫治PPT课件这个PPT共118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和问题行为的防治等,欢迎点击下载。

3-6岁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矫治
                      内  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和问题行为的防治
父母的教养态度与儿童的心理健康
十个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有严重影响
学习目标与重点
目标:了解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等概念;
     熟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维护和增  
     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措施。
重点: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2、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的矫
         治与预防
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
  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意义和内容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五、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和问题行为的防治
  一、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
  二、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矫治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
关于“心理健康”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专家们就这个问题已经议论了半个多世纪,至今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
国内学者对心理健康的论述 , “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
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意义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三)社会因素
2、托幼机构
*五、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及矫治策略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和        问题行为的防治
一、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
二、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矫治
(一)情绪障碍
  儿童期恐惧
  屏气发作
  暴怒发作
  分离焦虑  
(二)睡眠障碍
  夜惊
  梦魇
(三)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呕吐
(四)排泄障碍
  遗尿症
(五)言语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
  口吃
(六)品行障碍
  攻击性行为
  说谎
(七)神经性习惯
  吮手指
  咬指甲
  习惯性阴部摩擦
(八)其它心理障碍
  多动症
 选择性缄默
  孤独症
 抽动症
 心身疾病
儿童期恐惧症
表 现:
(三)、恐怖症
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
          常见的恐怖症主要有:社交恐怖、特异性恐怖(动物恐怖、环境恐怖、情景恐怖)考试恐怖、性恐惧等。
           表现符合以下4项:
       ①某种客体或情境常引起强烈的恐惧;
  ②恐惧时常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如头晕、晕倒、心悸、
          心慌、颤傈、出汗等;
  ③对恐惧的客体和情境极力回避;
  ④知道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
指对某些人或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惧感。
恐惧症的表现类型
“空旷恐惧”
“闭室恐怖”
“高空恐惧”
屏气发作
暴怒发作
表 现:
分离焦虑
表 现:
夜惊
梦魇
梦游(睡行症)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呕吐
遗尿症
语言发育迟缓
二、语言发育障碍的病因
语言发育障碍病因          ——听觉障碍
语言发育障碍病因          ——交往障碍
如果对作为语言交流对象的存在及语言刺激本身的关心不够,其语言发育必然会受到影响。最典型的病例即是孤独症的儿童。
其行为的特征有视线不合,即使招呼他也无反应,专注于某一事物及保持某种行为(保持同一行为的强烈欲望)等等。
并且在语言症状方面,有反响语言(机械模仿语言)以及与场合不符的自言自语,人称代词的使用混乱,没有抑扬顿挫的单调的说话方式等
语言发育障碍病因          ——智力发育迟缓
智力发育迟缓在语言发育迟缓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定义为:在发育期间整体智能较正常平均水平有显著降低,并伴有适应性行为障碍
这种患儿其语言的接受和表达均较实际年龄迟缓在学习过程中,语言的接受(理解)迟缓,导致语言的发出(表达)也迟缓
另外,模仿语言等语言症状在智力发育迟缓中也可见到。在行为方面易伴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异常行为
      语言发育障碍病因       ——受语言学习限定的特异性障碍
a.发育性失语症是指单纯性语言功能或能力的某一方面或全面发育迟缓,这样就妨碍了儿童象正常同龄儿一样用言语理解与表达
b.获得性失语症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发育不全或功能失调而造成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方面的障碍
c.这两种特殊的失语症在临床上不易明确诊断,因此包含在语言发育迟缓中
语言发育障碍病因          ——语言环境的影响
儿童本身没有问题,但在儿童语言学习的早期被剥夺或脱离语言环境也可以导致语言发育障碍
例如长期被隔离的儿童(狼孩),由于无法接触到语言刺激,而导致其语言能力的丧失
家长因为上班使儿童缺乏文化刺激或生活经验,没有感觉到说话的必要,没有体验说话的乐趣等情况,也会使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障碍病因          ——构音器官的异常
所谓构音器官异常,是指以脑性瘫痪为代表的运动障碍性疾病,
以及以腭裂为代表的器质性病变等;
这些疾病会阻碍语言的表达,引起语言发育迟缓
三、语言发育障碍分类及临床表现
分类
特定言语构音障碍
表达性语言障碍
感受性语言障碍
语言发育障碍          ——特定言语构音障碍
定义:指一种特定言语发育障碍,表现为患儿运用语音的能力低于其智龄的应有水平,但言语技能正常
临床表现
  ①舌根音化:以舌根音如g、k、h代替大多数舌前位音如将“哥哥”说成“多多”,“草莓”说成“考莓”
  ②舌前音化:以舌前音d、t代替某些语音,比如将“裤子”说成“兔子”
  ③不送气音化:把送气音p、t、k、c、s用不送气音代替,如将“跑步”说成“饱步”。
  ④省略音化:省略语音的某些部分,如将“飞机”说成“飞一”等
语言发育障碍          ——表达性语言障碍
指一种特定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患儿表达性口语应用能力显著低于其智龄的应有水平但语言理解力在正常范围内发音异常可有可无
临床表现
①2岁时不会说单词,3岁时不会讲2个单词或短语
②3岁后表现为词汇量扩展受限,重复、过多地使用少量常用词,难以选用适当的词与词替换,讲话过短,句子结构幼稚,句法错误,错用或不会用介词、代词、动词及名词,句子不通顺等
③口语缺陷常伴有词音形成延迟或异常
④表达性语言发育迟缓超出了患儿智龄的正常变异范围,而感受性言语技能仍在正常范围以内非语言性表达(如表情、手势)和内部言语的应用相对完整,不讲话时社交能力也相对无损
⑤患儿常伴发情绪失调行为紊乱,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与同伴关系不好在学龄期尤为突出
⑥少数患儿伴有轻度耳聋,但其严重程度不足以发生言语迟缓
⑦可能有表达性语言障碍的家族史
语言发育障碍          ——感受性语言障碍
指一种特定语言发育障碍,患儿对语言的理解低于其智龄所应有的水平,几乎所有患儿的语言表达都显著受损,也常见语音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
  ①1周岁时对熟悉的名称无反应,到1岁半时不能识别几种常见的物品或到2岁时仍不能听从简单的日常指令
  ②社交发育延迟,兴趣明显受限
  ③多数患儿对真实声音有部分听力缺损,缺乏辨别声音方位及来源的能力,但失聪程度不足以引起当前程度的语言受损
④此类患儿多伴发社交-情绪-行为紊乱,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社交不良、焦虑、敏感或过分羞怯为多
  ⑤语言理解障碍,2岁以后仍不能理解语法结构不了解别人的语调和手势等意义,其严重程度超过同龄儿童的正常变异范围,并伴有语言表达能力和发音的异常
  ⑥预后比表达性语言障碍差。具有听觉障碍者和感觉统合分析有困难的重症病人,预后多较差
四、语言发育障碍早期表现
★1月 出生低体重,口面发育异常,包括已修补的腭裂,对环境声响无反应,哭生低
★3月 不与母亲眼神接触,无应答性微笑
★6月 不转向声源,哭闹时听见母亲声音不安静下来,咿呀
  发音减少,不会大声笑,p/b分不清
★12月 对熟人声音和有人叫自己名字无反应,不学样发音不会叫爸爸妈妈
★18月 不能指出身体部位或家庭常用品,听不懂简单的吩咐,不会说爸妈以外的另一个字
★24月不会电报式地说含有主语和谓语的二字句。喜欢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过多地说不合句法的话
  ★大于1岁,还只能发元音 ★超过1岁半,小儿发音还不正确,在大多数话中有音节区分不清的 ★超过2岁半还不会讲话 ★超过3岁,说话还不能连成句子 ★超过5岁,还把难发音换成易发音,还有不少造句错误语言还不流利语言的节奏、速度和抑扬都表现得异常 ★患儿说话吃力,感到为难,并能自我意到 ★声音过大或过小,或过度嘶哑者 ★声音的强度和小儿的年龄、性别不相称,声音带鼻音
五、语言发育异常疾病的早期识别
儿童孤独症
精神发育迟滞
苯丙酮尿症
唐氏综合症
脑性瘫痪等
矫治:
口吃
攻击性行为
说谎
吮吸手指
咬指甲
习惯性阴部摩擦
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曾经称为“轻微脑损伤”或“脑功能失调”
又称多动症
患病率在3%--10%,男女比例在9:1 - 4:1
主要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
活动过多
情绪冲动
伴随学习困难,社交障碍
ADHD 的治疗
1、药物治疗(盐酸托莫西汀)
2、心理治疗
 ①行为疗法(阳性强化法,暂时隔离法,感觉统合训练)
 ②认知训练
 ③父母或教师咨询
3、仪器治疗
 ①听觉统合训练
 ②生物反馈治疗
 ③经络导平治疗
常用的行为疗法
1.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为一种常用的行为疗法。它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顺序,逐渐训练儿童的心理承受力,从而达到“脱敏”,对原先引起他恐惧的人、物、场景等不再惧怕,恢复正常心态。
这种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是:患者处在全身松弛的状态下,面对经重复暴露的刺激,最终达到“脱敏”。
 运用实践脱敏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儿童情绪好的时候进行。
   (2)把脱敏的步骤分成四五个等级,逐渐脱敏。比如,儿童怕进黑屋。一级:从黑屋前走过;二级:停在黑屋门前;三级:在大人陪同下走进黑屋;四级:单独进黑屋。
   (3)在让儿童逐渐暴露在他所惧怕的场景之前或同时,给予阳性刺激(如好吃的、玩具鼓励等)。
2.阳性强化法
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在一种行为之后,即给予奖赏强化,则这种行为就会增加。因此,奖赏在阳性强化法中起了重要作用。
  (1)强化物的分类
    ①初级奖赏:如儿童喜爱的食物。这类奖赏简单,但容易厌腻,失去对行为的强化作用。
    ②一般奖赏:如给红花、五星、代币等。
    ③活动奖赏:如去公园、看木偶戏等。
    ④社会奖赏:如点头、微笑、拥抱、表扬、赞美等。
(2)运用阳性强化法的原则
    ①确定希望儿童改变的是什么行为。
    ②确定希望儿童出现的适宜行为是什么,也就是要强化的行为。选择的是具体的行为,比如,“吃饭时别下地跑”,而不是笼统的要求“好好吃饭”。
    ③让儿童明白希望他们做什么,以及完成后得到什么奖赏。
    ④儿童出现适宜行为,立即给予强化。
    ⑤逐渐脱离强化程序。当某一期望行为多次出现后,应逐渐用社会奖赏来巩固这种行为。最后达到儿童能自己约束自己,不必再给予奖励也能坚持好行为,即达到“自我强化”的地步。
阳性强化法主要用于改变胆小退缩行为和多动症。
3.消退法
 消退法的理论基础是:对某些强化不良行为的因素予以撤除,以达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操作消退法的注意事项:
    (1)了解是什么因素对不良行为起了强化作用。例如,一个2岁的儿童每晚需父母陪伴才能入睡,否则就大哭大闹。其父母在他哭闹时就马上过来哄他人睡。其父母的爱抚已构成孩子不能独自入睡的强化因素。
   (2)撤除强化因素。按上例,父母每晚将孩子放在床上就离开,哭闹也不理他。
 (3)初实施消退法,会遇到孩子的反抗,比如哭闹加剧,但家长不要妥协。经过一段时间,哭闹行为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4、其他:
精神分析法:暴露自己的“缺陷”,重新认识自己、塑造自己
认知疗法:改变不良思维方式,提供“学习”及训练方法矫正不良认知
音乐疗法、代币法、隔离法等
选择性缄默症(SM)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3个表现
1.本症大多于3-5岁起病,女孩多见,主要表现为沉默不语,甚至长时间一言不发。但这种缄默有选择性,即在一定场合下讲话,如在家里或对熟悉的人讲话,而在另一种场合就不讲话,如在幼儿园或对陌生的人。
2.少数患儿正好相反,在家里不讲话而在幼儿园里讲话。缄默时与其他人交往,可用做手势、点头、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意见,或用“是”、“不是”、“要”、“不要”等最简单的单词来回答问题。待学会写字后,偶尔也可用写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3.这类患儿在上学前不易被父母发现,患儿不愿与不熟悉的人讲话,常被父母认为是胆小、害羞的缘故。直到上小学以后,表现为不愿回答任何问题,不愿与其他同学交谈,不参加集体活动时才被发现。患儿能照常参加学习,学习成绩好坏不一,部分患儿拒绝上学。
引发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3大原因
本症一般无脑器质性原因。目前认为,是因精神因素作用于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儿童而产生的,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1.病前具有性格特征
患儿病前往往具有敏感、胆小、害羞、孤僻、脆弱、依赖等性格特征,患儿的父母常有人格异常和精神障碍。
2.发育成熟延迟
患儿虽然已经获得语言功能,但开始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儿童要明显延迟,且常常伴有其他语言问题。还常伴有功能性遗尿、功能性遗粪等其他发育性障碍,其中部分患儿的脑电图表现为不成熟脑电图及其他异常变化。
3.心理社会因素
患儿早年常有情感创伤的经历,如家庭矛盾冲突、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分居离异、父母虐待儿童、家庭环境突变等,有些患儿就是在家庭环境变迁或一次明显的精神刺激后发病。
关于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
对于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准确诊断相当困难,需要一个全面的检查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心理检查、听力检查、社会交流能力检查、学习能力检查、语言和言语检查以及各种相关的客观检查。
目前,美国有关专家认为有5个临床特征可作为诊断依据——
1.在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不能”说话,而在另外一些环境说话正常。
2.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
3.无言语障碍,没有因为说外语(或不同方言)引起的言语问题。
4.是由于入学或改变学校、搬迁或社会交往等影响到患儿的生活
5.没有患诸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智力发育迟缓或其他发育障碍等发育或心理疾病。
儿童缄默症是属于心理障碍,在治疗上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1)避免精神刺激 对处在语言发育期的儿童要尽量避免各种精神上的刺激。培养儿童广泛的兴趣和开朗豁达的性格。
(2)消除心理紧张因素 适当安排和改善生活和学习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3)转移法 对患儿的缄默不要过分注意,避免强迫讲话而造成情绪上的进一步紧张,甚至产生反抗心理。可采取转移法,如父母陪孩子游戏,外出游玩,分散其紧张情绪。
(4)行为矫正 以阳性强化法效果最好。在情绪松弛的基础上,孩子的嘴刚张口讲话,就给与奖励和鼓励;也可以用孩子最需要、最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条件,让孩子说话。
(5)药物治疗 对一些症状较重的患儿,如有过分焦虑、紧张、恐惧,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少量抗焦虑药。
经治疗,多数患儿可治愈。未经治疗的患儿可能长期保持缄默,直到青年初期。有的可影响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矫治:
孤独症(自闭症)
孤独症早期报道
18世纪末法国一名叫伊塔德的医生,收治了一个叫维克特的11岁男孩,此患者表现为从不与其他孩子玩,从没开口说话,总是做些重复性的动作
其后19世纪的欧美各国,也出现许多类似的病历报告
1943年美国的Kanner首次提出了孤独症这一概念
我国1982年由陶国泰首次报道
坎纳对11名“古怪”儿童的经典描述
孤独症的认识过程
20世纪40 ~ 60年代,当时的国际及美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将这类患者归入“儿童分裂样反应”类别中,当时普遍认为是父母养育方式不当造成了孤独症的发生
20 世纪60~70 年代, 被认为是从出生到童年早期的发育障碍所致。由此,逐渐把孤独症看作为是一种躯体性的、与父母抚育方式无任何关联的发育障碍
20 世纪80 年代至今,关于孤独症的研究进入全新阶段。从生物学领域探索孤独症的病因,并在临床症状的识别和临床诊断方面将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彻底分开
孤独症病因                 ------心理学成因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缺陷理论                       
            ——孤独症儿童交往障碍
中枢性统合(centralcoherence)不足理论
          ——孤独症儿童兴趣狭窄和特殊才能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缺陷理论
              ——孤独症儿童刻板和重复行为
孤独症病因                 ------生物学成因
虽然孤独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
  明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同孤独症的发病相关
可能因素
         遗传学因素
         神经递质因素
         中枢及脑功能异常
         免疫因素
         围产期高危因素
语言交流障碍表现:
1、语言表达障碍
刻板、重复及模仿语言
代词用错
不善于描述和表达
语音、语速及语调的异常
2、语言理解障碍
孤独症儿童的一个突出特征是1岁时叫他的名
字毫无反应,对于大人说的话不理不睬,以
至于母亲怀疑他是个聋子
3、缺乏实际意义的语言交流
孤独症患儿语言障碍的核心是语言运用能力
的损害,他们不能理解语言情景及其社交用

4、自言自语
临床上常表现为喃喃自语,别人不知所云
5、非语言交流障碍
孤独症儿童非语言交流能力受损,表现为
不能理解别人的姿势和面部表情的意义
行为特点
表现出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有强烈要求维持环境不变的意愿。
固执于某些特殊而不具功能的常规或仪式行为
刻板重复的身体动作行为 (例如前后摆动身体、摇晃头部、室内绕圈等)
持续专注于物件的某些部份
爱因斯坦就是孤独症患者
小学很蠢,初中没上,后来发现数学很好,只考了数学上了大学,喜欢圆形东西如:钟表,后来写出了“相对论” 。就是不给人交流
孤独症是用图象思维的,图像启示症
有空间及结构式思维:当想到妈妈时想到的是妈妈的照片图像,而不是妈妈本人
孤独症的治疗
ABA疗法: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程序为指令—反应—停顿。要求每周有20-40个小时的训练时间,集中密集高强度的训练,持续1—2年
结构式训练
语言训练
游戏社交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
听觉统合训练
药物治疗(主要是减少攻击和自伤行为)
什么样的孩子应做孤独症评估
叫孩子名字时他没有反应,
孩子见人不笑
孩子老喜欢独自相处
孩子在某些方面显得特别“早熟”
孩子不喜欢玩具
孩子常常用脚尖走路
孩子对某些声音或物体出奇地感兴趣
孩子到12个月还不会发声或没牙牙儿语
到12个月还没有手势如指点或挥别
到16个月还不会说单字的话
到24个月还不会说两个字的句子
以及孩子业已习得技能有所倒退或丢失等等
孤独症诊断                   -------重要发展
由社会心理病因论为主导转向躯体的生物学病因论为主导
疾病分类诊断由精神分裂症、精神病向广泛性发育障碍转变
由单一孤独症向孤独症谱系认识的转变
孤独症诊断                -------诊断原则及标准
诊断原则
      依据临床表现、详细的病史、统一的诊断标准、正确的量表评估结果并结合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注意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孤独症是一组以行为特征来诊断的症候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行为异常:社会交往障碍沟通异常和刻板动作
   常用的诊断标准:DSM-IV (V )、ICD-10 CCMD-3
矫治:
孤独症治疗                 ------干预训练
孤独症并非终身残疾,早期发现、有效干预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早期干预(2岁以内)已证实可显著改善预后。若在婴儿期就能发现孤独症倾向,此时婴儿的行为问题不是很突出,又是神经系统可塑性最佳时期,可以达到理论上最佳治疗效果
美国儿科学会以发布指南,要求初级保健工作者在第九个月的常规保健中,开始注意婴儿的目光接触,和母亲的交往能力等,并要求建立多级的预警机制,以期早期发现
孤独症治疗                 ------干预训练
孤独症儿童采用综合性教育和训练为主并辅以药物治疗,预后可有显著改善甚至达到治愈的目的
训练过程中应该坚持三个原则
     ①对儿童行为宽容和理解
     ②异常行为的矫正
     ③特别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
孤独症治疗                 ------干预训练
目前干预训练方法较多,根据训练目的和内容可以分
为以下四类
以促进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疗法:包括Greenspan 建立的地板时光(floor time) 疗法、Gutstein 建立的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 疗法
以技巧发展为基础的干预疗法:包括图片交换交流系统(PECS) 、行为分解训练法(DTT)
基于生理学的干预疗法:包括感觉及听觉统合训练、膳食疗法
综合疗法: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孤独症治疗                 ------药物治疗
由于孤独症病因学和生化异常改变没有完全阐明目前为止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
但在一些问题行为控制方面, 药物的合理运用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和教育效果,促进儿童正常生活和学习
对于核心的语言和交流障碍药物治疗无效
孤独症治疗             ------药物治疗(西药)
利培酮作为FDA批准的第一个孤独症用药在治疗兴奋、多动等行为方面得到越来越的证据支持
氟哌啶醇常用于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攻击行为,也可以用于减少刻板行为、多动和自伤,遗憾的是该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很多限制了该药的运用
哌甲酯用于合并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副作用包括加重刻板、自伤、退缩行为和导致过度激惹的发展
可乐定用来治疗多动行为和儿童睡眠问题,副作用有嗜睡和低血压
氟西汀用于刻板僵直行为,少年孤独症患者尤其是阿斯伯格患者常存在情绪障碍如抑郁时可首选氟西汀
儿童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的治疗
药物治疗(氟哌啶醇等)
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家庭治疗为辅)
经络导平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
什么是心身疾病
1、定义
3、心身疾病的范围
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1、应激的致病作用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身疾病
儿童期溃疡病
父母的教养态度与儿童的心理健康
专制型
十个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有严重影响:
缺乏父母之爱  由于离婚或其它原因,孩子只和父亲或母亲生活,欠缺母爱或父爱,或在托幼机构得不到关心和照顾。
态度不一 父母双方对待孩子态度不一。或是父严母宽,或是前后态度不一致,忽亲热万分,忽冷淡不理。
儿权至上  独生子女被宠得飞上天,随心所欲,绝对自我中心。
经常惩罚 为一点小事就经常在身体或心理上受到惩罚或严重虐待。
过分苛求  从大小便习惯训练到学习阅读等,对儿童提出不现实的过高要求,比方要求背诵十到百首唐诗。
不良诱惑  有意无意用不良行为或感情诱惑儿童,造成不良习惯行为或心理。
需求挫折  对儿童的生理需求如饮食、身体接触、皮肤抚按,予以冷漠或排斥性回应,以及孩子不愿进食时强迫进食。
角色紊乱  要求儿童扮演或担负与年龄、性别、能力不相称的角色,比方男扮女装。
父母操纵  强迫儿童站在父亲或母亲一边,或企图控制儿童的情感和喜好。
弄虚作假 经常向儿童撒谎、不守诺言。对孩子的提问或回避、或说谎。
应怎样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
1、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健全的个性
3、情感和情绪稳定协调
4、智力正常
5、行为协调
6、适度的反应能力
7、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
8、良好的自我意识
9、注意力集中
10、完好的感知能力
河南儿童心理行为中心开展项目
儿童(1月-18岁)智力测验
婴儿早期教育咨询及智力潜能开发
婴幼儿养育问题咨询
儿童多动症的感觉统合治疗、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经络导平治疗数码听觉统合训练
学习困难儿童的筛查、测试、评定、诊断、心理咨询和知觉训练、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经络导平治疗、数码听觉统合训练、电脑多媒体增智能训练
儿童孤独症的语言交流训练、集体游戏训练结构化教育和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经络导平治疗、数码听觉统合训练
语言发育迟缓、口吃、发音不清儿童语言测试及训练、经络导平治疗、数码听觉统合训练
问题行为(多动、不听话、发脾气、攻击、自卑、进食问题)的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数码听觉统合训练、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早产儿和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治疗
儿童注意力、感知觉、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测试和训练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经络导平治疗
数码听觉统合训练
电脑多媒体增智能训练
CES微电流脑导入系统治疗
作业题
1、名词解释:健康、心理卫生、多动症、孤独症、心身疾病
2、问答题
(1)婴幼儿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是什么?
(2)如何预防和矫治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3)患多动症的儿童主要有哪些表现?应如何进行矫治?
(4)孤独症的儿童主要有哪些表现?应如何进行矫治?
课堂练习
一、填空
1、心理是指维持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预防        的发生以及矫治各种       的心理原则、方法和措施。
2、幼儿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是:       、情绪稳定愉快、       、人际关系和谐、           、           。
3、同伴关系是幼儿      发展的基本途径。
4、幼儿在5岁或5岁以上,仍不能控制排尿,经常夜间尿床,白天尿裤,称      。
5、儿童遗尿症有两大类:       遗尿症和   性遗尿症。
6、已经排除了各种躯体疾病的遗尿症称      。
7、口吃为常见的         ,它的发生并非因发音器官或神经系统的缺陷,而是与        有关。
8、幼儿吮吸手指,多与        ,或缺少     及不能满足其吮吸欲望有一定关系。
9、儿童期多动综合症是一类以       为最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行为问题。
10、儿童孤独症的三大症状,
二、选择
1、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是:
    A.正常的智力水平      B.适度的情绪反应
    C.融洽的人际关系      D.良好的性格特征
2、学前儿童个性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为:
    A.托幼机构 B.家庭  C.社区  D.社会
3、下列哪种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A.支配型  B.溺爱型  C.忽略型  D.民主型
4、咬指甲癖在     年龄的儿童中发病较高。
    A.3—6岁  B.2—5岁   C.3—4岁   D.4—7岁
5、一些心理因素在某些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这类疾病如哮喘等称:
    A.心理疾病 B.心身疾病 C.身心疾病 D.身体疾病
三、判断
1、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别是泾渭分明的。
2、儿童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恐惧对象。
3、儿童期恐惧就是儿童期恐怖症。
4、梦游症是睡眠障碍的一种,男孩梦游多于女孩。
5、精神性尿频不是遗尿症。
6、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一般智力低下。
7、因发育迟缓而发生的口吃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
8、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一般有听力障碍
9、治疗学前儿童多动症,宜使用药物治疗。
10、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语言障碍。
欢迎各位到我院心理行为中心指导工作!
姓    名:姚梅玲
电    话:13838175086
邮    箱:yaomeiling2006@126.com
专家门诊:每周三全天,周五、六上午
谢谢!

3-6岁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矫治PPT课件

  • 编号:12975
  • 大小:19 MB
  • 上传:yangaimiao
  • 时间:07-15
举报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