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案例 > 大班案例

真的是“再也不玩了”吗

日期:2012-11-06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真的是“再也不玩了”吗

案例实录:老师,以后我们再也不玩了!

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经常因为想玩而无心上课,怎么办?一天,王老师突发奇想:让你们玩个够,看你们还玩不玩?接下来的时间,她对那些喜欢玩滑梯的小朋友说:“你们,可以尽情玩,老师绝对允许!”“噢---”孩子们高兴坏了。起先,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下课了还赖在那里不肯走。第二天,王老师又让他们继续玩。过了一段时间,有些玩累的孩子不想玩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连最爱玩的两个孩子也累了。王老师心中窃喜,趁机教育说:“那以后还玩不玩?”两个孩子终于彻底投降:“老师,我们以后再也不玩了。”后来,这些孩子再也没有动过去玩滑梯的心思,上课的时候也很认真。

读案例《老师,以后我们再也不玩了!》,反复阅读后,沉思良久,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我认为不可取。

孩子爱玩好淘气,多数是性格好动,求知欲强烈,但在多数老师和父母眼里,这样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不听话,好争斗,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孩子的不听话也可能是有主见,好争斗反映出有进取心。如果硬性地一味地让孩子听话,这样就会抑制孩子个性的发展,把孩子刚刚萌发出的在某些方面的兴趣点扼杀在萌芽之中了。我认为孩子不应只成为听话的孩子,应成为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老师应抓住每一个机会进行教育,以身作则。在自主游戏中,要定出游戏规则,但是首先要把规则讲清楚,让孩子理解了,而不是盲目地服从,在规则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在自主游戏时教师要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让孩子玩得有兴趣,玩得有意义。

案例中的孩子喜欢玩滑梯,教师让他们“尽情玩”,多少带有体罚的意思,孩子们不是“再也不玩了”,而是迫于老师的压力玩累了暂时不玩滑梯了。我认为老师应在适当满足孩子好动的心理和要求后,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多渠道的教育,因势利导,更换其兴奋点,将他们过剩的精力、体力发挥到一些其它有益的活动中去,还要注意休息,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使孩子在玩耍中真正获得知识,这样可能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老师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什么,应适当地遵从孩子的意愿,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进行循循善诱,不要跟孩子说你应该怎么做,而是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案例中“孩子经常因为想玩而无心上课”,老师是否在上课上多下一些功夫,把自己的活动课设计的更精彩一些,培养孩子对集体活动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参与教师的集体活动,主动思考,并自觉关注采取行动,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正如《纲要》第五部分中指出的:应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理解儿童内在感受和表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既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注重儿童的发展潜能,注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